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-白嫩少妇激情无码-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-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

尋墓
2020-08-31 12:57:36          編輯:周媛 | 作者:王亞          瀏覽量:6581

那年在紹興時正值大暑。日頭一大早就肅著臉亮晃晃地懸在半天,噗噗地朝世界吐著火氣。除了天邊幾朵看上去很好吃的云,大太陽和我之間連一絲風都沒有,天地一片醇熟的熱。我給自己鼓足了勇氣,趿了雙拖鞋,背上草編包,戴了草帽,拎一把蒲扇便出門。蒲扇扇風也擋日頭,瞇縫著眼從蒲草織就的間隙里看陽光,似乎慈和了許多。

這日尋墓,徐渭、王守仁,還有張岱。

王陽明墓在會稽山陰,距蘭亭不遠,就在路邊,依山勢而在。墓冢端然渾圓,恰是靈明充乎天地間的正大,可仰地高,能俯地深,氣脈豐沛。拜謁后,又緩緩繞墓冢三圈,方離去。

徐渭墓在印山越國王陵右側,車至王陵即止,田間山路需步行。我未上王陵,下車獨自往山徑走。路邊雜草叢生,頭頂烈日炎炎,歷來膽大如我,竟頗有些怯意,生怕猛地跳出一個賊人,要我留下買路錢。又將墨鏡取下,恐草間鉆出小蛇來,避之不及。只好佯作講話,同草木講,同天頂的日頭講,也同徐渭講。終于,遠遠看見芭蕉,我知道就是這里了。

徐渭墓園不是王陽明那般正大端容,近前來,一叢修竹,幾株柏樹,老樟樹撐開綠蔭,一起簇擁著一個小園子,渾然有青藤書屋氣息。

墓園門上懸著一把掛鎖,并未落鎖,便取鎖推門而入。園內倒一派葳蕤,蒼柏翠竹高樹綠蔓,先生墓冢在中央,天頂的日頭穿過樹影,庭前斑斑駁駁。墓冢一圍,青石壘砌,冢頭荒草盈尺,墓碑題云“明徐文長先生墓”。清簡寂寞得好。

先生一世乖蹇苦楚,作墓志銘尚道“可以無死,死傷諒。可以無生,生何憑”,生死兩處茫茫。身后終得安寧,怎么不好?

我不懼怪力亂神,而畏苦楚,終究稽首而去,且尋張岱。

張岱墓址不知何處,便依他《自為墓志銘》里“曾營生壙于項王里之雞頭山”一句往尋。項王里如今叫項里村,似乎是項羽起兵前隱居之所。明清易代后,張岱也避居于此。此后,項里村便是他的“瑯嬛福地”,布衣蔬食,夢憶前身。

項里村在徐渭墓園西北方向,車行十余公里便到了。大約兩千余年的文化賡續所致,即便并不曾見古舊建筑,村落儼然一派名門氣韻。又有一二村人在街巷慢慢踱步,也別于一般鄙陋鄉人。見有外來人,他們都侃侃而談項羽,說山上的神秘圖案。問及張岱,竟無一人知曉。雞頭山是曉得的,村頭小河對岸便是。

順著村人指處,對岸的小山包就是雞頭山。過河后行數百米即抵達,一座依河的荒山而已,除卻一個老農搭了兩間窩棚養了幾十頭羊百余只鴨,還有一條見到生人“汪汪”直叫的老狗,一些雜樹叢生,再無余物。

“嗚呼,有明著述鴻儒陶庵張長公之壙!”當年清人李研齋曾為張岱題寫這句碑銘。而今我只好慨嘆:“嗚呼,明著述鴻儒陶庵張長公之壙竟無處尋!”

幸而雞頭山有眼見的好風水,青山綠樹一水環繞。陶庵先生墓冢大概與山體相融了吧?身后歸于泥土,是誰也脫不了宿命,此為“托體同山阿”。寫這句的陶淵明先生亦然。

幾年后,仍舊是炎夏,我在廬山南麓康王谷中避夏。適逢中元,出谷半日,捧一束雛菊謁陶淵明先生墓。先生墓址位于谷外面陽山海軍某部院內,出入軍事管理區略費了些周折,幸得幾名軍人引路前往。墓冢近頹蕪,好在安靜,不擾先生清凈,正合他“居止次城邑,逍遙自閑止”心意。他歸止于斯,清風明月山林鳥獸為伴,自逍遙去了。

責編:周媛

初審:周媛   二審:唐劍華   終審:夏義鳳

  下載APP